欢迎访问江苏丹阳经济开发区!
无障碍阅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内要闻 > 新闻详情
开发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发布日期: 2016-11-14 阅读次数: 0
 打印
  今年以来,我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稳运行、控风险、促转型”为抓手,着力推进“创新园区”建设,加快推行“中国制造2025丹阳行动计划”,主动出击,克难奋进,积极作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增长,各类项目稳步推进,外经外贸增势良好,经济总体运行保持稳定向好局面。
         1~9月份,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定增长,几项重点指标保持一定增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78亿元,同比增长1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9亿元,同比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31亿元,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9.56亿元,同比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8062万美元,同比增47.8%;新兴产业销售212.5亿元,同比增长17.3%。
        今年,全区共确定重点产业类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532.2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36.5亿元。“1~9月份,我们已开工建设项目45个(含4个城市经济项目),开工率77.6%,实际完成总投资约104.5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76.6%,超过序时进度约1.6个百分点。””据我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镇江市级项目共有14个,已经开工建设12个。恒神碳纤维及复材园、大力神合金铝、云阳药业新医药、元威克特精工智能天窗等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明月光学高档树脂镜片一期、英国吉凯恩粉末冶金已经试生产。市级重点项目44个,正在厂房建设或进行基础施工项目达37个,其中鸿远科技、仅一精密包装、希格玛精密机械、楚天激光材料等9个项目已经基本竣工,正在进行内部装饰或设备安装调试;大亚科技转型扩能、仅一精密包装机械、沃得经纬旋压带轮、伟盛精密电子、恒辉科技指纹锁、奇一科技二期等21个项目已经开始厂房建设;绿岸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恒艺包装印刷、裕桥粉末冶金、三原色包装科技、惠宇药房自动化设备、开鑫苹果制鞋设备、乐能电池材料等7个项目已经开始基础建设。“为做好项目入库,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完成,国庆节前夕,我区一批开工项目通过完善手续,已有7个项目完成入库申报工作,分别是总投资28亿元的鱼跃医疗设备、总投资12.8亿元的乐能电池材料、总投资4.1亿元的明月光学二期、总投资1.2亿元的创力电梯部件、总投资1.37亿元的鸿晨光学光学树脂镜片、总投资1.85亿元的恒辉科技指纹锁、总投资9000万元的三原色包装科技等,合计总投资约50.22亿元。”据介绍,1~9月份,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约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完成年度计划的71%,其中出口额4.7亿美元,同比增16.2%,完成年度计划73.4%。“下阶段,我区将对四季度未完成的外贸进出口指标进行细化、分解,逐一分配落实到区内重点外贸企业,成立推进工作小组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建立跟踪、反馈、通报制度,形成有效的跟踪推进机制,促进进出口额指标完成。”此外,区相关部门还将重点走访前30家骨干企业,整合资源,调优外贸结构,排定目标,分解落实,以旬保月,以月保季;做好外贸企业协调服务,做到协调矛盾在一线、服务发展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加强政策指导辅导,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推进外贸供给侧改革,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我发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也指出,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严峻金融环境影响,全区在指标增长、风险防控、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虽然前三季度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保持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好局面,但对照全年目标任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开发区在四季度将进一步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全力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要科学总结前三季度金融风险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有效经验,正确履行“区风险防控小组”各项职能,定期召开“政、银、企”三方座谈会,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非法民间集资等违法行为,做好企业利息清欠工作,保持健康的金融发展环境。
        我区还将进一步加快生命科学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先进制造园区厂房、水电气、道路、管网、土方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高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优化科技创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管理体制和服务功能,引进更多优质企业、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落户。对在手外资项目倒排时序、责任到人,细致做好外资验资、结汇工作,确保应到尽到;围绕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特色领域,欧美、日韩、台湾、沪深、厦门等重点区域开展项目对口专业招商;依托“走进企业”活动,深入本地优质企业挖掘、采集招商信息,并做好项目对接、跟踪工作,促进项目实质性落地。
        重点围绕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优化服务质量;健全领导分片挂钩制、职能部门联动制、项目综合推进制等服务机制,以安监、环保为抓手,以片区为单位,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走进企业”活动,对企业进行分类调查和管理,建立“开发区企业档案”,为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