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园区载体建设有声有色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能
发布日期: 2018-09-03 阅读次数: 0

打印
坚持项目为王,发展实体经济,是开发区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而作为承载项目的园区,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我区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将园区载体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软硬件环境”建设上,下大力气为入驻园区的企业、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我区科创园、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等各大园区发展均有声有色,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位于我区科创园的宏一包装技术(丹阳)有限公司,尽管入驻才三年时间,但发展速度却令人乍舌,仅仅三年,公司便从创立、研发、到实现销售1000万元,今年更是有望突破4000万元的销售业绩。“前面两年主要是处于研发阶段,从去年开始我们进入了销售阶段,也跟很多国内国外的知名企业在合作,比如说日本的科玛分公司,还有上海的自然堂,还有国内比较出名的欧莱雅公司等等,都是我们现在的现有客户。”宏一包装公司行政人事经理陈晓玲表示,宏一包装公司迅猛发展的背后,除了公司自身努力加实力外,科创园给予的周到细致的服务也是企业能够安心研发、聚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是外来企业,入驻之初有很多的不适应,园区的领导给予了很多经济上、技术上的支持,帮助我们更快地成长,同时,我们也感觉到这几年,园区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员工的素质,对我们的服务,都是非常到位的。
该公司所在的科创园坐落于我区核心地段,占地126亩,建筑面积达8万平米,拥有多媒体会议室、商务中心、咖啡厅、员工餐厅、健身房等完善的硬件配置,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生活环境。同时,在软环境打造方面,科创园以五星级的服务,助推企业高速发展,为入驻企业提供申报项目、资料初审、联系上报等全程服务以及办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场所及物业管理等各项服务。凭借着良好的“软硬环境”,目前,科创园内已经入驻85家企业,涵盖文化创意、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面对初创型的企业最要解决的是资金和人才方面的问题,科创园不仅会帮助企业积极与高校院所进行对接,帮助解决人才和技术上的难题,同时还会引进各类创投基金和机构,来与园区创业企业对接,进行项目路演,以帮助所有的入园企业在融资方面拓宽渠道。目前,入驻科创园的85家企业中,有近20%的企业正在逐步成长,销售和专利的申请均达到一定数量。
与科创园定位不同,位于我区通港路的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则是打造日本中小型企业的孵化、成长、发展的基地,同时也是打造我区对外开放、中日综合产业交流的窗口。
走进园区内,宽敞整洁的园区道路四通八达,一栋栋厂房坐落其中,阵阵机械轰鸣不歇。必加利(丹阳)汽车装饰部件公司位于园区16栋厂房,负责人井宏樹自2015年来丹以来,已经在日产园工作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他感受最大的就是园区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让企业能够安心专注发展,不必为琐事分散精力。“园区内大概有23家企业都是与汽车生产相关联的,由于开发区与园区办经常会组织我们参加一些分享活动,所以这23家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很强,工作得也很愉快。”
目前,成立于2012年的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已有23家日本企业入驻,注册资本总计达8000万美元。在我区以及园区办的关心支持与企业的自身努力下,这些企业每年都以50%的增长速度在增长,截止2017年,已有三家企业初步具备了孵化出园的资格。
为把日产园打造成中日综合产业交流的窗口和基地,我区专门成立了园区管理办公室和运营公司,对园区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目前,园区在企业招工、人才培养、招商引资、队伍服务上都有了突破,也得到了日本企业的广泛欢迎。
科创园、日产园只是我区众多园区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先后建成了生命科学产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科技创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区等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其中生命科学产业园形成了以总投资50亿元的鱼跃项目以及云阳药业、华洪药业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集群,精密制造产业园形成了以仅一智能制造、天宏工业智能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先进装备集群。通过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集聚配套,并结合特色园区,进行针对性重点招商,集聚了一批高精端的新型企业,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今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74亿元,同比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8.52亿元;工业应税销售189.8亿元,同比增长16.7%;先进制造业投资(规上)增长4.2%;工业用电量82090万千瓦小时;进出口总额45950万美元,同比增长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