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会议重在谋划‘开门红’,推动全区上下以满格的精神进入岗位、以满弓的姿态进入工作状态,确保今年开发区继续在‘全省进位、全市领先’,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前十强’。”近日,霰后初霁,春寒料峭,开发区管委会二楼会议室内,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蒋敏,开发区党工委领导蒋平、王锦、曹俊、李青山、谭飞云、赵明富、徐宇进,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济济一堂,精心谋划一季度“开门红”,提前布局全年“满堂彩”。
据了解,春节假期刚过,开发区企业就全力以“复”,99%以上的规上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实现了全区“开门稳”。一个多月的时间如何实现“开门红”?与会者“精磨细研”后,合力绘出了“路线图”与“施工图”。
我们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提高经济总量,提升招商质量,做大固投增量,扩充财政数量,让首季经济持续飘红。”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蒋敏的一番话,为开发区一季度工作树立了“风向标”。蒋敏说,一季度,开发区还要借助三种力量,即借“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之力,锚定镇江“四群八链”,有效配置创新资源,降低发展成本,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借区域合作之力,树立发展“一盘棋”理念,捕捉招商信息,推动项目落地;借助开发区和全市商协会、专属园区、驻外人员及国企央企之力,引进优质项目,扩大项目招引与建设成效,从而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
一季度,开发区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着力推进18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有望突破100亿元;重点推进16个在手项目,总投资142.1亿元,涉及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印刷、木业、新能源、智能驾驶等领域;抓好项目到账外资事宜,到账外资有望达1845万美元。与此同时,排定市级重点产业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395.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9.5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0个、新建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3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省级项目1个、镇江市级项目18个。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38个,入库列统项目26个,下月底前还将开工项目4个。
壮大向高攀登力量,激发向新而行动能,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优先选项”。一季度,开发区将以提升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用好用足各类人才科技政策,当好政策的宣传员、辅导员,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走访科研院所,精准对接科研成果、科技项目,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走访基金公司和金融机构,用好园区保等金融工具,服务招商引资,力促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赋能产业发展;在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省级智能车间15家的基础上,继续申报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完成智改数转规上工业企业诊断30家,累计诊断数达156家,约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78%。
土地是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素。为此,开发区已经编制并批复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5个,共涉及26个开发片区地块,累计总面积30086亩,准备在编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个,涉及开发片区地块11个,总面积约9644亩。今年,开发区重点产业涉及新增建设用地项目16个,总用地需求1304亩,除1个项目地块在拟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内,其余均在已编制完成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范围。一季度,开发区还将加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做好提前量,留足空间,引入区域厂区标高指导性意见,为成片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加快落后产能腾退、低效用地盘活、产业用地更新,把建设用地用足用好在大项目、好项目上。
围绕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重点指标发力突破、负重拼搏;结合“两区四园”规划,把好“评审关”,做好土地收储与供应,把“项目等土地”转变为“土地等项目”;加快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园、大亚工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九通一平”,为项目落地和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实施审批流程再造,优化营商环境……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开发区多个“声部”发出的声音,汇成了实干争先的“大合唱”、逐“红”奋进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