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丹阳经济开发区!
无障碍阅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内要闻 > 新闻详情
喜看“三夏”好“丰”景 开发区夏收夏种农事忙
发布日期: 2024-06-04 阅读次数: 0
 打印

国泰家庭农场.jpg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6月2日上午10时许,开发区国泰家庭农场连片的小麦基地上,3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浪中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饱满的麦粒落入机舱,运往粮食烘干房。目前,开发区小麦抢收已全面展开。各村和涉农社区正抢抓农时,紧扣夏收、夏种、夏管和秸秆综合利用各环节,全力以赴做好“三夏”各项工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水稻应种尽种,为实现全年粮食持续稳产和农民增收夯实坚实基础。

去年秋播,开发区通过积极推广小麦机械化播种,粮油种植面积较前年均略有增长。全区小麦生产面积3.25万亩,油菜种植面积0.71万亩。据近期测产,今年开发区小麦预计每亩实产410公斤,油菜籽每亩182公斤,均比去年略增。自5月中旬油菜收割以来,截至6月1日,油菜籽已全部收脱结束。

前马陵村小丫家庭农场.jpg

在前马陵村小丫家庭农场承包的300多亩小麦地里,2台联合收割机正在抢收。“我家农场第一批60多亩早播小麦,已在5月25日提前开镰收割。由于我种的是扬麦33新品种,该小麦穗大粒多,长势尤为喜人。经市里专家组实割实测,我家农场种植的扬麦33最高亩产达到599.9公斤。”农场主魏国良说,早播小麦收割结束后,他在抓紧对剩余田块小麦抢收抢烘的同时,已对机收后的田块进行翻耕、整地、上水,准备在6月6日左右进行水稻机插秧作业。

国泰家庭农场-秧苗.jpg

夏粮抢收如火如荼,水稻育秧有条不紊。走近国泰家庭农场的15育秧基地,里面按照育秧时间分批次摆放着秧盘。第一批所育的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嫩绿。农场负责管理的张成良介绍说,随着硬地硬盘育秧和机械化育秧播种机的推行,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已告别了传统育秧模式。现代育秧流水线的推行,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可谓省工省力又高效,还提高秧苗素质。农场前后已育了三批秧苗,每年育出的水稻秧苗除了供自家农场进行机插外,还能出售给其他周边种粮农户用于机插秧作业。

为提升开发区水稻播栽质量,有效推动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水生态持续好转,开发区充分贯彻落实直播稻控减工作,进一步将直播稻栽种比例下降1个百分点至8%以下;充分利用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现有育秧设备,开展好水稻集中育秧指导工作,通过分批次、分时段规模化育秧,保证了育秧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

“在三夏关键时节,全区上下将抢抓农时,发挥农机装备主力军作用,根据天气形势提前做好工作预案,加大机械化抢收抢种组织协调力度,全力服务夏收夏种。”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学海表示,开发区将动员各村和涉农社区坚持“抢”字,突出“快”字,加快抢收进程,确保6月10日前实现夏粮颗粒归仓。同时,坚持边收边种,引导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种足种好水稻,充分发挥插秧机的作业优势,把好机手水稻机插质量关,栽足基本苗,确保6月25日前基本完成夏种水稻机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