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物吗?”近日,在恒大名都南区8号清洁小屋旁,一场倡导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的宣传活动,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作为开发区垃圾分类“撤桶并点”项目最后一批实施小区之一,该小区投放的清洁小屋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居民的生活。
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深入落实垃圾分类政策,2020年起,开发区以“全民参与、精准分类、长效管理”为原则,分三批实施“撤桶并点”计划,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该计划第三批覆盖的小区,半年前,恒大名都小区内的13个清洁小屋正式投放运行。随后,开发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联合第三方运营公司常州猫先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逐步撤除小区内的垃圾桶,引导居民将垃圾送往清洁小屋。
“这样可以改善小区随处可见垃圾桶的状况,让小区更整洁美观。”常州猫先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郝琪介绍,清洁小屋建设之前,工作人员通过上门入户、地面宣传等形式,做了大量的普及宣传工作,将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提升至95%以上。选址时,根据每300户至500户配置1个投放点为基本原则,并结合群众意见和住宅区密度,最终确定设点位置。
清洁小屋设置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四类分类窗口,并配置了洗手台。小屋内设有空调、除蝇灯、除臭机等,防止垃圾腐化污染环境。居民还可以投递废弃的纸板、易拉罐、塑料瓶等可再生资源,并通过手机APP实现变现。此外,每个清洁小屋还配备了督导员。每天早晚的6点至9点,督导员会辅助居民使用清洁小屋,同时保持清洁小屋干净、整洁。
这样的变化并不只在恒大名都小区。据了解,截至8月,清洁小屋已经覆盖开发区73个小区,共175个点位,涉及居民约6万户。因物业缺位、清运滞后等情况,3个小区的撤桶工作仍在推进当中。目前,开发区“撤桶并点”完成率达95%以上。近一年来,居民生活垃圾减量约1.2%,全区整体环境提升、垃圾减量的目标初见成效。
“居民从一开始不愿意配合,到如今主动投递、互相监督,体现出开发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上迈出了一大步。”开发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冷静仪说,眼下,全区大部分清洁小屋运营良好,已有部分移交给物业进行后续管理。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辅以积分兑换激励,引入大数据模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精准高效开展,引导形成“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绿色环境人人共享”的生活新风尚。